苦难中的真实人生
 
发布时间: 2012-02-28 浏览次数: 15

——读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有感 

记得圣经中曾经说过:“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发生过的所有事情,或是任何人所经历的生活,都不是孤零零的存在的。他们必然与所处的时代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

人生就应该是这样,每个时代,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从幼至长,所坚实的种种事物,历练的各个境遇虽有不同,但总体上人类的发展规律却是相同的,老一辈人积累的经验,先人们总结的道理,与后人大有裨益。人类发展的闻名京城也是这样从原始一步步走向先进,从梦寐走向光明。

史铁生先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就使用最真实和朴素的笔触,将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任命的生活状态,将厚重的农耕文明和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虽然身处物质条件极为贫瘠的苦难之中,但难掩众生人性光辉的优美画卷。

小说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作为北京来的知识青年下放到陕北的一个小山村——清平湾的故事。清平湾穷山恶水,但玩玩就是在最苦难的地方能开出最显眼最璀璨的生命之花。史铁生用平实的语言,陕北农村的一草一木,生命和灵性娓娓道来,如陈年老酒,愈醇愈甘。主人公插队下乡,在农村养牛放牛,讲述放牛生活,让我们赶到这里的牛有人性。田地里它们埋头拉犁,休息时吃草足矣,这些牛技能忍耐艰难环境,啃食土地上渗出的盐巴;也能在危急时刻大显神威,斗狠护主;牛群立即有奋斗与拼搏,也有舐犊情深时的细腻缠绵。动物界中的美好圣灵的全部美德在这些牛身上完美展现,人类的高级文明也可以潜移默化到牛的身上。

同样如此,这里的人们身上也具有与生俱来的牛性,祖祖辈辈土里刨食,他们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苦难,物质生活的贫困难掩生活的光辉,人世间最艰辛也最让人敬佩的事情莫过于苦中作乐。这里生活的人们,比如破老汉,早年南征北战,到老奔波于田间地头,看似苦难一生,之际却能在最痛苦的岁月里用心唱出虽不好听却能让人感慨万千的歌声。不怨天尤人,不英雄气短,知足常乐,随心所欲。老人自有一种超脱外物心灵上的安宁。真实的人生本来就是苦难与快乐并重,梦想在现实中成为一个信仰,一个美好的憧憬。恰如陕北孩子中的代表,破老汉的孙女留小二一样,从小没迈出过山村,对大山外的世界充满里好奇和无限的遐想,他常常会想有一天能到北京,他常常会问许多关于现代生活的许多事情,他也常常笑话滑城里孩子连个牛也分不清。虽然这些问题看上去那么可笑,那么幼稚,却总给人一种悲天悯人,感慨上天不公平的心疼。

细细想来,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都是这样,万事万物总有所缺陷,物质上的苦难并不能代表他们的人生不完整,我们总是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看似生出苦难的人们生存苦不堪言,可他们却有一份无牵无挂,自给自足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实人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回首往事恍如隔世,作者回的了那个都市,重新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现代生活。我们也只能从怀念那些苦难岁月的文字中,从朴素的字里行间追寻那个遥远的过去,品位苦难中真是人生。

文学院

汉语文学10-1

刘子畅